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被查
在大A股好像已經不算是什么新聞
但是
昨天,長江出版?zhèn)髅蕉麻L陳某被查
居然引發(fā)了輿情的關注
長江出版?zhèn)髅阶鳛橐患疑鲜泄?/p>
牛B的地方在于
至今已經連續(xù)三任董事長被查
這個信息
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現(xiàn)在是出版業(yè)最壞的年代”
01
9月21日,長江傳媒對外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已獲悉董事長陳義國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紀委監(jiān)委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并表示:“上述事項不會導致公司董事會成員低于法定最低人數,截止目前,公司各項業(yè)務正常運轉,該事項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不利影響。”
2013年2月17日,湖北省紀委省監(jiān)察廳對王建輝違紀問題立案調查。此前,王建輝在長江出版集團董事長一職“主政”長達八年。王建輝于2004年出任湖北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2012年4月16日,王建輝辭去湖北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董事、董事會董事及董事長職務,調任湖北文化廳副廳長。
不過,王建輝被查之時已經離開出版集團接近一年。
王建輝之后,2019年11月7日,據湖北省紀委監(jiān)委消息:孝感市委書記潘啟勝涉嫌嚴重違紀和職務違法,接受湖北省紀委監(jiān)委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公開資料顯示,潘啟勝在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曾出任湖北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不過,潘啟勝被查之時不但離開長江出版集團而且已經高升為孝感這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
也許這一次,有關方面已經懶得再花時間處理陳某,直接就地查辦。
有趣的是,湖北那么大的地方,陳義國和潘啟勝都跟孝感市有交集。潘啟勝曾官至孝感市委副書記,然后到長江出版集團任職;陳義國也是官至孝感市委副書記,然后到長江出版集團任職。
難道,二人走的是同一條“獨木橋”?
02
最近,一位朋友做了一家出版社的領導。
那天,偶爾聊到出版業(yè)。
朋友說,有業(yè)內的資深出版社領導說,從前的圖書出版業(yè)多好啊,如今,出版業(yè)太難了,資深領導說朋友趕上了一個出版業(yè)的壞時代。
出版業(yè)現(xiàn)在到底在一個好時代還是壞時代?
客觀地說,應該是不同的人感受完全不同。
對于當董事長的人來說,例如長江出版?zhèn)髅降亩麻L們來說,出版從來沒有壞時代。
畢竟,以長江出版?zhèn)髅綖榇淼牡胤匠霭婕瘓F,賬戶上都有巨額的現(xiàn)金,至于圖書選題如何如何、圖書營銷如何如何,大概根本不在董事長們的考慮之內。
近些年,伴隨著出版業(yè)的上市以及董事長們的堂而皇之的高薪,一些非出版業(yè)的官員到出版上市公司“摘桃子”。
所以,結論是,對于董事長們來說,從來就沒有壞時代。
03
再回到長江出版?zhèn)髅健?/p>
在中國的圖書出版業(yè),長江文藝出版社算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當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業(yè)內首創(chuàng)在引進行內資深暢銷書操盤手“金黎組合”,在北京設立分公司;
當年,長江文藝出版社不惜代價搶奪作者資源。
記得曹乃謙的首部作品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暢銷之后,長江文藝出版社迅速用高版稅把作者搶走,并自然而然地把廣播電視出版社給曹乃謙的定位“沈從文的湘西 曹乃謙的雁北”直接印刷在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新書的封面上。
《大秦帝國》火了以后,長江文藝出版社楞是從河南文藝出版社手里把版權搶走。具體細節(jié)我不太清楚,但是,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努力可見一斑。
搶來搶去,或許,那種搶作者的熱鬧勁頭恰恰說明了當時是出版業(yè)的一種好時代。
當然,周百義社長應該也退休了。
當然,出版社就是這樣。
無論誰當社長,書總是要出,大家的工資還是發(fā)得起的。
當然,到了上市公司這個級別,誰當董事長就更無所謂了。
因為上市公司的業(yè)績,基本上跟董事長關系不大,因為出版社是鐵打的編輯、流水的董事長。
04
回到開始說的“現(xiàn)在是出版業(yè)最壞的年代”。
真的壞嗎?
資深出版社的編輯們聚在一起,總說現(xiàn)在沒有好書。
但是,其實新書幾十萬種照樣出。
君不見,民營的出版公司已經上市好幾家。
所以,從來沒有什么好時代壞時代,好或者壞,只看個人。
至于出版這個行業(yè),10年前,就好像很沒落了,但是,還是有人靠著出版成了億萬富翁。
10年以后,書籍大概率不會消失。
圖書出版業(yè)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們,將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的面孔接棒。
書,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好東西!
美國最長壽的投資人羅伊·紐伯格年前的時候因為讀了一本《梵高傳》的書,有感于藝術家的作品在活著的時候沒有機會得到賞識,決心賺大錢支持藝術家,結果成就了自己作為投資人的輝煌一生,成為“美國共同基金之父”、“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因為賺到了錢,也成就了自己的藝術品收藏的愛好和夢想。
多年前,出版業(yè)曾經流傳過一個故事。
據說貝塔斯曼的老板到中信集團拜會高層,當時有中信的高層領導說,這書能賺什么錢?
據說,貝塔斯曼的高管當時站起來,從那領導旁邊的書架上拿下一本書,說,這本書,是貝塔斯曼一百年前出版的,已經賣了100年,還將賣更多的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