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黑暗,火山灰彌漫,加上足以致命的高溫,這大概是地球歷史上最恐怖的一天。一只毛茸茸的小動物在這地獄般的景象中匆匆奔跑,在殘骸中搜尋昆蟲,吃掉后迅速逃回自己的庇護所。在它周圍,是成千上萬只恐龍的尸體。
這是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墨西哥海岸位置后所發(fā)生的景象。這次撞擊相當于10億枚以上的核彈爆炸,使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種滅絕,徹底終結了白堊紀,也終結了威脅哺乳動物好幾代的敵人——恐龍。暴龍、三角龍、鴨嘴龍、長頸龍……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恐龍,都湮滅在這場災難中。
小行星撞地球引發(fā)恐龍滅絕(示意圖)
在隨后的古新世時期,森林大面積燃燒,海嘯襲擊海岸,大量汽化的巖石、火山灰和灰塵彌漫在大氣中。不過,這個世界并非沒有幸存者,比如已知最早的靈長類動物,看起來像鼩鼱和小松鼠混合體的普爾加托里猴。雖然在這場全球性災難中其物種數(shù)量不可避免地減少了,但至少它活了下來。
在恐龍的“統(tǒng)治”陰影下,像普爾加托里猴這樣的小型哺乳動物只能填補在今天由嚙齒動物占據的生態(tài)位。這些看似脆弱的動物,是如何在恐龍都滅絕的世界末日中幸存下來的呢?
也是絕無僅有的機會
《哺乳動物的崛起與統(tǒng)治》的作者史蒂夫·布魯薩特和愛丁堡大學的同事們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那一天對任何生物來說都是非常糟糕的一天?!斑@不是一顆普通的小行星”,布魯薩特強調,“這是至少在過去5億年里撞擊地球的最大的小行星,哺乳動物差點就和恐龍一樣全部滅絕了?!?/p>
愛丁堡哺乳動物古生物學博士后薩拉·雪萊稱,早在白堊紀晚期,哺乳動物就具有了極其豐富的多樣性,大多數(shù)會在樹上和洞穴里找蟲子吃。當然,據雪萊介紹,并非所有的都是食蟲動物,還有喜歡吃水果、堅果和種子的多瘤齒獸類,以及咬合力極強的食肉動物。
大滅絕是前所未有災難,也是絕無僅有的機會
但當小行星撞擊地球時,這種豐富的多樣性就被摧毀了——大約90%的哺乳動物慘遭滅絕。盡管令人惋惜,但這給幸存者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機會。藍鯨、獵豹、睡鼠、鴨嘴獸等物種大量繁衍,人類的祖先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xiàn)。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我們這些小小的祖先之一,一個躲在暗處、只有老鼠大小的小動物,經歷了地球歷史上的這一刻,”布魯薩特說,“然后你發(fā)現(xiàn),霸王龍和長頸恐龍都突然消失了,世界一下子變得無比廣闊?!?/p>
想在火災、核冬天生存下來
雖然強大的掠食者們已經消失,但這個世界仍然充滿著對生命的敵意。森林被野火吞噬,空氣中彌漫的火山灰阻擋了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在熱脈沖之下,地球表面變得比烤箱還熱,但隨后平均氣溫下降20攝氏度,出現(xiàn)了持續(xù)三十多年的核冬天。按照布魯薩特的說法,生態(tài)系統(tǒng)“就像紙牌屋一樣”崩潰了。
那么哺乳動物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危機?布魯薩特和愛丁堡研究團隊認為,體型小、不挑食、不多想可能是關鍵。
關鍵一:體型小
據愛丁堡大學哺乳動物古生物學博士后奧內拉·伯特蘭的說法,動物體型越大,懷孕時間就越長,例如非洲象的妊娠期為22個月,而老鼠的妊娠期為20天左右。因而,體型小可能有助于種族數(shù)量的增加。
哺乳動物與恐龍生活在一起已經有幾千年了,它們一般都很小
此外,體型較大的動物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性成熟——這是恐龍沒有成功存活的另一個原因,尤其是體型較大的恐龍?!八鼈兓讼喈旈L的時間才成年。像雷克斯霸王龍這樣的動物大概要花20年的時間,”布魯薩特說,“這并不是說它們長得不快,只是它們中的很多體型都太大了,從幼仔到成年需要很長時間?!?/p>
“這些小型哺乳動物可能看起來像老鼠,但它們非常適合小行星撞擊后那種真正噩夢般的環(huán)境?!辈剪斔_特稱。
關鍵二:不挑食
相比于食物來源單一的哺乳動物,那些食譜廣泛的更容易存活,因為它們總能找到東西吃。鼠齒龍(一種和貓差不多大的食肉動物)是只獵捕單一種類的動物。由于它們的獵物在災難后幾乎滅絕,鼠齒龍自身也難以生存?!澳切┙洑v了大滅絕的動物基本上是因為‘不挑食’而活下來的?!毖┤R說。
在這些哺乳動物中,以種子為食的可能是最幸運的。布魯薩特說,種子就像“食物銀行”,只要是能吃種子的動物,就不用擔心食物問題,因此對于長著喙的鳥類和一些專門吃種子的哺乳動物來說,這可謂是“好運來臨”。除了維持受災動物的生存,種子還能在核冬天消失時幫助重建森林和其他植被。
關鍵三:不多想
愛丁堡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哺乳動物的大腦體積一度跟不上變化的速度。“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總覺得是智力使人類生存下來并統(tǒng)治這個星球,”伯特蘭說?!暗?,從數(shù)據來看,大一些的大腦并不是讓動物在小行星撞擊后存活下來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在古新世早期,大腦太大的哺乳動物可能處于不利地位?!耙粋€大的大腦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來維持它,”伯特蘭說,“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動物就會滅絕,那為什么要長一個很大的大腦呢?”
相反,變得更強壯或許才是有利的適應。雪萊在分析了一些哺乳動物的踝骨化石之后,發(fā)現(xiàn)這些古生物具有“不同于現(xiàn)代動物”“非常強壯”的體型。
雪萊表示,它們有很大的肌肉附著和巨大的骨骼,在現(xiàn)存的動物中,它們與地面棲息和穴居物種相似性最大?!坝纱水a生的假設是,這些動物能夠幸存是因為它們可以挖到地下躲藏一段時間,熬過撞擊、火災和核冬天?!?/p>
大型食草動物如鬣狗(左)和大型食肉動物如弓形獸(右)在恐龍死亡后進化而來
據研究,有一種屬褶邊獸科的食草動物在短時間內體重就達到了約100公斤。還有許多其它的哺乳動物也迅速進化出龐大體型,例如紐齒獸類,成長非常快,“它眼睛很小,頭骨只有一個大胡桃南瓜那么大”。較小的大腦并沒有讓它們喪失生存能力,反而“生存和發(fā)展得非常好”。
總的來說,這些哺乳動物填補了因恐龍滅絕而留下的生態(tài)空白。令人震驚和惋惜的是,恐龍在這之前存在了數(shù)千萬年,進化成了龐大的肉食動物,但當?shù)厍蛟馐苋绱搜杆俚淖兓瘯r,它們仍然在一瞬間被毀滅。
而布魯薩特和他的同事們似乎對這件事有不一樣的理解?!叭祟愂桥既徽Q生在地球的,”伯特蘭說,“這顆小行星可能與地球失之毫厘,也可能墜落在地球的另一個區(qū)域的海洋中,這將對物種的選擇產生巨大影響。當我想到這件事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太瘋狂了?!?/p>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實習生 李肇新
編輯 官莉 郭宇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