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期
霍 文 瑤 專 欄
最近在我們幼兒家長溝通群中,有很多家長提出了一個相同的疑問,我在這里給爸爸媽媽們做一個系統(tǒng)的分享和解答,希望可以給到孩子們真的幫助。
問:我家孩子是可以互動的,也會說話,每次讓他叫誰他都可以叫,但是在外面,又不會主動和人打招呼,這是什么情況,該怎么解決和處理呢?
拆分問題
這個問題雖然是一句話,但其實是要拆成兩個部分來理解和處理的,我們一起來看下。
首先,前半句:孩子可以互動,也會說話,每次讓叫誰就叫誰。
說明什么?
但是我們看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不應該看他說出來的話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說出來的話是什么功能。
比如說,“讓叫誰叫誰”,代表孩子具有很好的仿說能力。也就是說,當我們說出一句話時,孩子可以模仿我們說出來的句子。
– 你叫“阿姨好”。
– 阿姨好。
在這種情況下,并不能代表孩子可以在自己有需求的時候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能代表他可以在看到別人時主動做出語言方面的社交互動,這是兩碼事。
接著,我們看問題的后半句:但是他見到人卻不主動打招呼。
說明什么?
說明他無法主動發(fā)起打招呼的這個語言互動行為。
而想要主動對人打招呼,是需要一定的先備技能的。
首先,他要在見到人后,有社交方面的興趣,具備社交的動機。只有擁有了社交動機,才有可能會產(chǎn)生主動打招呼的這個語言互動行為。
比如,他看到一個鄰居叔叔,他喜歡且愿意和他交往,有想要和他互動的動機和意愿,才會有可能主動叫出“叔叔好”。
其次,如果孩子可以打招呼,那么他一定可以準確地知道對面的社交對象是誰,也就是說,他可以準確地命名。
比如,有一個爺爺站在了他的面前,想要讓孩子主動地叫出“爺爺好”,那么他首先一定知道這是一位爺爺,這就要求孩子有基本的認知理解能力。他可以分辨對方的性別、年齡、甚至是職業(yè),同時也可以恰當?shù)亟o到這些對象對應的稱呼。
解決問題
所以,通過對問題的拆分,我們就已經(jīng)明白,“主動叫人”絕不是簡單的仿說,更不是簡單的接龍式對話,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的教授孩子應當具備的技能。
一、找到興趣,創(chuàng)建動機,給予輔助。
我們要先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人,這些人會成為孩子想要進行社交互動的動機。
這個人可以是他班里最喜歡的同學,也可以是小區(qū)里他最喜歡的鄰居阿姨。
當孩子在對面這些人主動發(fā)起了打招呼行為后,我們也一定要及時給到他鼓勵。
比如,如果打了招呼,就可以和小朋友多玩兒一會兒;
或者,提前給鄰居阿姨一個糖果,當孩子叫過“阿姨好”后,我們可以拜托阿姨將糖果送給孩子。
這兩個例子都起到了強化的目的,會讓孩子更有動機,更樂于去發(fā)起社交互動行為。
二、語言輔助,撤出輔助,獨立互動。
當孩子有了社交動機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輔助孩子去進行打招呼的這個行為了。
比如說,我們發(fā)現(xiàn)他看到了自己很喜歡的那個阿姨,并且有想要打招呼的行為時,我們可以在他旁邊很小聲地提供一個語言輔助,說一句“阿姨好”,讓孩子也模仿我們說出“阿姨好”。
接下來,同樣還是通過提前和阿姨溝通,給到孩子一個他很喜歡的,也恰當?shù)鼗貞?,比如抱抱、糖果、山楂片等等,以此給到孩子強化。
最后,我們就要慢慢撤出輔助了。我們可以只語言輔助一個字,比如說“阿———”,然后等孩子自己補充完整的句子,叫出“阿姨好”?;蛘呱陨耘囊幌潞⒆拥母觳?,給他一個提示。
這樣逐漸撤出輔助,孩子就會慢慢完成獨立打招呼的行為,也才算是真的學會了主動打招呼。
總結(jié):
1、孩子有語言表達能力
2、孩子無法主動發(fā)起語言社交互動
3、找到孩子感興趣且有社交動機的人
4、輔助孩子打招呼,給強化,并逐漸撤出輔助
看完今天的內(nèi)容,您有哪些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