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爱碰视频在线观看,九九精品国产屋,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精品,1024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為了減緩氣候變暖,一群科學家開始研究如何吃蟲子了……

      防走失,電梯直達

      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每一個愛看荒野求生類節(jié)目的人可能都會對貝爺和挨餓德翻開朽木直接尋找到昆蟲后生吃的畫面印象深刻。

      前方高能,請謹慎操作

      不過人類食用昆蟲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科學家在對南方古猿進行考古時就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百萬年前的生物早已學會了食用白蟻了,一如今天的黑猩猩。而在距今大約3萬年前左右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中,還描繪著古人類尋找可食用昆蟲和野蜂巢的畫面。

      我們的祖先可能與現(xiàn)在的猩猩一樣,對昆蟲也來者不拒 圖片來源/wikipedia

      即使是到了現(xiàn)代,在世界各地依然流行著吃昆蟲的習慣。只不過,大部分地區(qū)都會將昆蟲煎炸煮炒之后再食用,比如每到夏天大家都能在燒烤店吃到炸蠶蛹或烤蠶蛹,或者是烤螞蚱等等。當然,某寶上常年也有各式炸昆蟲售賣,從綠金龜?shù)酱篼溝x,應有盡有。

      世界各地的昆蟲食物 圖片來源/wikipedia

      根據(jù)統(tǒng)計,全球有3000多個民族都有食用昆蟲的習慣,而食用昆蟲則有近2000種,包括235種蝴蝶、344種甲蟲、313種螞蟻、蜜蜂和黃蜂,239種蚱蜢、蟋蟀和昆蟲,39種白蟻,29種蜻蜓和蟬等等。而每天食用昆蟲的人可能超過了20億。

      食用昆蟲的布基納法索人 圖片來源/wikipedia

      大家吃昆蟲當然不是為了好玩。雖然現(xiàn)在對昆蟲營養(yǎng)學的研究并不充分,但現(xiàn)有的研究表明,昆蟲各方面的營養(yǎng)其實都比較均衡,并不亞于肉類。比如每100g黃粉蟲、家蠶等含有的蛋白質(zhì)均超過20g,高于大部分肉類,肉類中能與之相比的也就是馬肉、牛里脊肉、雞胸肉等數(shù)種。此外,相比于肉類,昆蟲還能提供維生素和豐富的膳食纖維。其中的部分昆蟲,比如蟋蟀等,含有的鐵和鈣等礦物質(zhì)元素含量也普遍比肉豐富。

      蟋蟀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不輸于牛肉的食物 圖片來源/wikipedia

      到了最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越來越多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昆蟲,認為昆蟲是一種極具潛力的可替代(或部分替代)肉類的食物來源。原因很簡單,目前的畜牧養(yǎng)殖業(yè)對環(huán)境壓力很大,全世界80%的農(nóng)業(yè)用地實際上是為養(yǎng)殖的牲畜們服務的,但它們只產(chǎn)生了我們所需熱量的20%。而且,大牲畜們還會排放出包括甲烷、二氧化碳在內(nèi)的大量溫室氣體,它們也是全球氣候變暖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除此之外,全球還有8億人處于饑餓中,他們壓根無法得到足夠的蛋白質(zhì)供給。相比于肉類,昆蟲無疑具備很高的性價比。但凡養(yǎng)過爬寵的人都知道,養(yǎng)一盒大麥蟲或是蟋蟀是一件多省心的事情,只需要幾片菜葉子,它們就能在飼養(yǎng)盒中繁衍生息(蟋蟀稍難一點,但處理好了也能養(yǎng))。

      蟋蟀的養(yǎng)殖很簡單,只需要蛋托即可 圖片來源/wikipedia

      而現(xiàn)實也確實如此,昆蟲很容易大規(guī)模養(yǎng)殖,而且有害氣體排放量更少,“肉料比”也更高。有科學家專門研究了火漆太陽金龜、黃粉蟲、杜比亞蟑螂、蟋蟀、飛蝗、豬、肉牛等幾種生物每千克體重每天的有害氣體排放量,發(fā)現(xiàn)總體而言,昆蟲的有害氣體排放量相對牲畜來講要低一些(以二氧化碳為例,由于昆蟲是變溫動物,不需要耗費額外能量在維持體溫上,因此總的來說,每增長一千克體重的碳排放更低一些,其它污染氣體的排放則根據(jù)昆蟲種類而變化,其中本研究中的昆蟲氨氣排放均小于牲畜)。

      從上倒下分別是火漆太陽金龜、黃粉蟲、杜比亞蟑螂、蟋蟀、飛蝗、豬、肉牛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7]

      隨著人們將目光投向食用昆蟲,現(xiàn)在也有許多公司開始涉足昆蟲的養(yǎng)殖和食物化的業(yè)務中了。它們會在大規(guī)模養(yǎng)殖昆蟲后,將其制作成凍干、蛋白粉、昆蟲巧克力棒、昆蟲能量棒等多種食物進行售賣。據(jù)估計,現(xiàn)在這已經(jīng)有了約10億美元的市場。

      蟋蟀粉燕麥片 圖片來源/wikipedia

      蟋蟀巧克力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是——昆蟲食用事業(yè)的推廣依然不溫不火。一方面是歷史因素,比如西方人較少吃昆蟲,而其他地方的人則有吃昆蟲的傳統(tǒng),這可能是因為歐洲較為寒冷,并不是諸多可食用昆蟲的家園。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心理因素的作用了,許多人會覺得昆蟲惡心,不安全,自然也不好吃。

      油炸甲蟲賣相不佳,但吃起來很香,真的,本人吃過! 圖片來源/wikipedia

      為了解決人們心中對昆蟲的厭惡感,一些科學家開始研究如何烹飪昆蟲讓昆蟲更容易被人接受。研究的對象是一種被稱為黃粉蟲的昆蟲,這種昆蟲俗稱面包蟲,養(yǎng)爬寵的人都不會陌生。只要有一個飼養(yǎng)盒和足夠的麩皮,它們就可以世世代代繁衍下去。在國外會有一些公司將其制成蛋白粉售賣。由于其確實營養(yǎng)豐富,豆瓣上也曾出現(xiàn)一個神貼討論黃粉蟲能否作為主要的肉食來源,結論是,只要克服心理陰影,其實還蠻好吃的,杏仁味。

      豆瓣上討論面包蟲口味的帖子截圖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但是畢竟看上去心理和生理很容易不適,所以科學家們決定將其以蒸、烤、炸等方式處理后,制成粉末研究其香味及其香味分子的化學成分,為未來的食用研究做準備。結論是,生面包蟲具有強烈的濕土味、蝦腥味以及甜玉米香味,蒸面包蟲則有強烈的甜玉米香氣,另外兩種味道相應減淡,烤和炸面包蟲則出現(xiàn)了強烈的烤蝦味道。而如果向煮熟的面包蟲中加入糖,那么它們聞起來就會有肉的味道。這些味道的來源與其它食物中的相應味道的化學成分相似,比如在烤和炸面包蟲中,其香味來源是美拉德反應產(chǎn)生的吡嗪等,我們在烤面包、炸薯條、烤肉等食物中聞到的香味就與此有關。

      講真,中國的一些餐廳早就有了炒黃粉蟲這道菜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些研究雖然看上去很搞笑,但很有可能未來昆蟲養(yǎng)殖和昆蟲食物行業(yè)就會興起。畢竟500年前西班牙人還認為西紅柿有毒,200年前美國人還認為龍蝦是垃圾食品呢,現(xiàn)在看看它們多受歡迎?

      所以有沒有可能,在未來我們會像買薯片一樣,買到孜然烤蝦味蟋蟀干,或是番茄味的面包蟲干?

      參考資料:

      [1]Seo H, Kim HR, Cho IH.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Raw and Cooked Tenebrio molitor Larvae (Mealworms). Food Sci Anim Resour. 2020 Jul;40(4):649-658.

      [2] Herrero M, Henderson B, Havlík P, et al.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potentials in the livestock sector[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6, 6(5): 452-461.

      [3]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fight-global-warming-eat-bugs

      [4] Orkusz A. Edible Insects versus Meat-Nutritional Comparison: Knowledge of Their Composition Is the Key to Good Health. Nutrients. 2021 Apr 6;13(4):1207.

      [5] Van Huis A. Edible insects contributing to food security?[J]. Agriculture & Food Security, 2015, 4(1): 1-9.

      [6] Van Huis A, Dicke M, van Loon J J A. Insects to feed the world[J]. Journal of Insects as Food and Feed, 2015, 1(1): 3-5.

      [7] Oonincx D G A B, Van Itterbeeck J, Heetkamp M J W, et al. An exploration on greenhouse gas and ammonia production by insect species suitable for animal or human consumption[J]. PloS one, 2010, 5(12): e14445.

      [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ects_as_food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tomophagy_in_humans

      本文經(jīng)授權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ID: steamforkids),作者沈夢溪

      鄭重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4日 06:19
      下一篇 2022年9月24日 06:19

      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