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來之際,我國各地所吃的傳統(tǒng)食物多有不同,其中,南方和北方是有很大差異的,那么北方吃的食物是哪些呢?想知道夏至北方一般都吃什么食物,北方夏至節(jié)氣吃什么食物,一起來看看。
夏至北方一般都吃什么食物
眾所周知,北方地區(qū)主要處于黃河流域,這里主要的農(nóng)作物就是麥子,因此人們在收割到了新麥子的時候,總是喜歡用磨成的新面來制作喜面,這也是農(nóng)民用來慶祝豐收的最好的方式。北方人的吃喝很講究,夏至剛好又是麥收之際,因此北方人夏至大多吃面食。有的人甚至喜歡在夏至時吃熱面,這不僅僅只是喜好,聽說還有“避惡”的意思。古時候的人們認為,農(nóng)歷五月是個惡月,在這時候吃熱面可以驅(qū)除邪惡,且熱天吃熱面能出汗,多出汗也可以祛除人們體內(nèi)的潮氣和暑氣。
北方夏至節(jié)氣吃什么食物
冬至餃子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北京人講究吃喝,也會吃會喝?!岸?span id="41uccv0" class="wpcom_tag_link">餛飩夏至面”這句諺語就道出了老北京在“冬至”、“夏至”這兩個節(jié)氣日的特有吃喝。
因為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qū)主要農(nóng)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獲之時,人們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
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jù)說還有“辟惡”之意,古人認為農(nóng)歷五月是惡月,吃熱面是為驅(qū)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
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nóng)家生活的情趣。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夏至各地有什么傳統(tǒng)食俗
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夏至餅
夏至餅。這種半月形的餅,外形和北方的面食“韭菜盒子”相像,但取材和做法不同。習慣從田間地頭采來艾草的嫩葉,將其在石臼里搗碎,與麥粉和在一起,再在餅中間加入適量的甜豆沙餡,將餅放在燒熱的鍋里烤熟。
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于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這一天還要吃碗涼面稱稱體重。
餛燉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背赃^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