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桂華 張棟 肖相如頻道
01
茺蔚子、夏枯草
【主治應用】
虛性高血壓。
【經驗體會】
施今墨經驗:
二藥合用,清泄肝熱,平降血壓。治頭重腳輕,頭暈目眩,身痛肢麻,耳鳴,心悸,失眠,脈虛數(shù)之虛性高血壓,或腦動脈硬化,或腦供血不足等,是“靜通”之要藥。(《施今墨——中國百年百名中醫(yī)臨床家叢書》)
何立人經驗:
茺蔚子“味辛,微溫,主明目,益精,除水氣”(《本經》),“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yǎng)肝益心,安魂定魄”(《本草綱目》);夏枯草“入足厥陰、少陽經”(《本草經疏》),“祛肝風,行經絡,行肝氣,開肝郁”(《滇南本草》)。
茺蔚子既升又降,能擴張血管,活血順氣,涼肝降壓;夏枯草苦寒泄熱,辛寒散結,長于宣泄肝膽之郁火,暢行氣機之運行,故能清肝熱而降血壓。
二藥合用,一活血一下降,有移盈補虧之效,故可降低血壓。
茺蔚子配夏枯草原是施今墨治療虛性高血壓的有效對藥,何師在臨床應用中加用女貞子、墨旱蓮以加強補益肝腎之效,驗之于臨床,效果較單用茺蔚子、夏枯草為良。
[尚德師.何立人運用藥對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擷萃.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34(12):1688]
02
黃連、黃芩、大黃
【主治應用】
降血壓。
【經驗體會】
郝現(xiàn)軍等經驗:
黃連、黃芩、大黃稱為“三黃”,張仲景《傷寒論》謂之大黃黃連瀉心湯,原治熱痞,現(xiàn)多用于治療三焦火熱壅盛,可直瀉三焦火毒。
筆者臨床發(fā)現(xiàn),無論是肝陽上亢或肝膽火盛所致的高血壓,用“三黃”的效果要比單純的平肝潛陽、清瀉肝膽藥如石決明、龍膽草、夏枯草等來的迅速,且療效更為持久。
筆者臨床常用三黃與水蛭、地龍、三七等相伍,臨床廣泛用于高血壓病及腦梗死的治療。
[郝現(xiàn)軍,王冠民.臨床用藥心悟.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5;39(11):26]
03
鉤藤、菊花、夏枯草
【主治應用】
高血壓屬肝陽上亢者。
【經驗體會】
祝諶予經驗:
鉤藤配菊花、夏枯草,治療高血壓,證屬肝陽上亢者,具有清熱平肝的功用。
在藥理上這三種藥物又有不同程度的擴張血管、降血壓、鎮(zhèn)靜等綜合協(xié)同作用。
[季元,董振華,祝銘.從藥理學角度談祝誰予臨床用藥經驗.北京中醫(yī),1995;(2):3]
04
山楂、麥芽、草決明
【主治應用】
相火過旺,頭目眩暈,有高血壓傾向者。
【經驗體會】
張志遠經驗:
山楂、麥芽、草決明同用,主治相火過旺,頭目眩暈,有高血壓傾向者。
以山楂善化瘀通脈而降壓,麥芽疏肝下氣而降泄相火,草決明清肝、平肝而降壓。
因肝腎藏相火,其性升發(fā),易亢而為害,故用此三味合以疏肝、清肝、降氣泄火、平肝降壓,同時,亦能暢通血脈,軟化血管,治本兼顧標。
據(jù)臨床觀察,本組藥物較牡蠣、珍珠母、石決明等介類潛陽者,療效高出一籌。
[劉桂榮.張志遠臨證用藥心得.中醫(yī)函授通訊,1997;16(3):17]
05
豨薟草、槐米、桑寄生
【主治應用】
四肢血管硬化,手足麻木而見高血壓之證。
【經驗體會】
張志遠經驗:
豨薟草功能活血脈,利筋骨,降血壓,又能補肝腎;槐米能清熱涼血,潤肝降壓;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強經絡,降血壓。
三藥相協(xié),既可補虛損而調陰陽,又能通經絡、活血脈,且有較強的直接降壓作用。
重在治肝腎,強調活血通絡,軟化血管,標本兼顧,寓有深意。
[劉桂榮.張志遠臨證用藥心得.中醫(yī)函授通訊,1997;16(3):17]
06
【主治應用】
清肝火,散肝風。治療高血壓。
【經驗體會】
何立人經驗:
《本草蒙筌》謂青黛:“瀉肝,止暴瀉,消上膈痰火,驅時疫頭痛”。
苦丁茶性味甘苦涼,入肝、膽經,“散肝風,清頭目,活血脈,涼子宮”(《中國醫(yī)學大辭典》)。二者合用,共奏清肝散肝之功。
何師認為,高血壓屬于祖國醫(yī)學眩暈、頭痛范疇,肝火上炎者,除使用清肝平肝之劑外,還應瀉肺火,以加強清肝平肝之效,故何師治療高血壓證屬肝火上炎者,除使用苦丁茶清肝散肝之外,經常配用青黛,因為青黛“入肝,又能入肺胃”(《本草便讀》),仿黛蛤散意,既清肝火,又清肺熱,事半功倍,常收奇效。
[尚德師,何立人運用藥對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擷萃.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34(12):1688]
07
虎杖、漢防己、玉米須
【主治應用】
高血壓。
【經驗體會】
何立人經驗:
虎杖利濕退黃,活血通絡;漢防己善走下行,長于除濕,十二經有濕,壅塞不通,非此藥不可;玉米須“能降血壓,利尿消腫”(《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三藥合用,相須相用,濕濁去,眩暈停,血壓降。
何師認為:濕濁存在于高血壓發(fā)生、發(fā)展的一系列動態(tài)變化之中,即“水濕內停-濕聚成痰-痰滯脈絡-痰瘀互結-沉積脈道-脈道失柔-脈壁增厚-血府狹窄-血壓升高”。
濕濁之邪不僅是高血壓發(fā)病的始動環(huán)節(jié),而且貫穿于疾病的全過程。因此何師在臨床中除使用平肝藥物以外,更重視祛濕藥物的應用。
[尚德師.何立人運用藥對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擷莘.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34(12):1688]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yī)囑!本文選摘自《名醫(yī)效驗藥對:內科卷》,岳桂華、張棟主編,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出版,2008.11。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于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