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跟我們鬧意見的時候,一直提到,同理心這個詞。 她一直說, 不要用你的大道理來說教我。 我不聽。 我要的是理解。 我曾經(jīng)一度覺得,到底怎樣算理解。 最近的兩件事給我了一些啟發(fā)。
孩子特別愛喝飲料。我反對, 因為含糖量很高, 對皮膚不好, 對身體更不好。 每天像唐僧一樣念叨,不管用, 前幾天晚上,下班回到家,一看桌上兩杯滬上阿姨的空杯子。我又來新一輪的碎碎念。 她自然是壓根不聽我的。 但是當我說她, 你不是一直強烈反對爸爸抽煙,希望爸爸能減量直到完全戒煙嗎, 那你可不可以對飲料減量, 我都不要求你完全戒掉。 先從一個周喝不超過兩次開始,慢慢減量。 你覺得可以嗎?她想了半天, 說這個理由我可以接受。 那我試試看。 鑒于時間尚短,效果要觀察。
昨天, 孩子爸爸因為有事, 請假了。下午他是在家的。 我上班。 我給他發(fā)個短信, 我說希望我下班就能吃到飯。 因為以往每次這種情況,他經(jīng)常磨蹭到我下班回家, 他才開始做飯。 雖然也是他做。但是要等好久才吃得到。 作為雙職工家庭。 家里沒有老人的幫扶。每次我倆回到家, 都晚上7點了。 然后開始做飯。吃完飯都8點多了。 我曾經(jīng)說,要是下班回到家就能吃上飯,不管是什么樣的飯,我都甘之如飴。做夢都希望,一回到家,飯菜已經(jīng)在桌上了。可惜。絕少享受過。
走在下班的路上,我想他要是還像以往,磨蹭到我下班才做,我肯定會心里非常失望。突然間我就想到了孩子之前曾經(jīng)數(shù)次抱怨過,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脖子上掛個鑰匙,自己上下學。 別的同學都有爸媽,爺爺奶奶去接送。 她從沒有。 所以偶爾幾次她爸休年假在家的時候,她從心里特別希望她爸能主動去接她。 可惜,她爸這么做的時候很少。 所以一旦她回家知道她爸在家卻沒有去接她, 心里的失望就會轉(zhuǎn)化常發(fā)脾氣, 鬧事。 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多大點事, 值當這么鬧嗎。
今天我突然覺得,雖然我作為大人, 會失望,不會去鬧事。但是,孩子心里的失望會比我大得多, 畢竟我可以克制欲望。孩子不容易。 天知道,她希望爸爸主動去接她的時候而落空的時候, 失望有多大。 我記得唯一的一次, 我也在家,我約了她爸一起去學校門口接她。 她出來我招呼她的時候,那種喜出望外的表情,永遠忘不掉。
孩子其實要求的也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