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奉為金科玉律的一些飲食觀念,卻可能是毫無道理的營養(yǎng)謠言!飯團們,快來看看這些“假營養(yǎng)信條”,有你正在遵守的嗎?
1
蜂蜜水解酒又排便?
有觀點認為酒精代謝過程需耗能,補充含葡萄糖的蜂蜜或糖水,可以提供酒精代謝所需的能量,從而促進代謝,加速醒酒。實際上,酒精代謝速度主要還是受限于乙醛脫氫酶,葡萄糖很難起到加速作用。
不過,若是飲酒后出現(xiàn)了低血糖狀態(tài),喝蜂蜜可以緩解不適癥狀。
至于排便,則只是對部分人群管用——中醫(yī)認為蜂蜜有滋陰潤燥、補虛潤肺的好處,因此對腸燥便秘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對于其它誘因?qū)е碌谋忝?,則未必有用。
2
蝦皮是補鈣佳品?
真相:不如奶類。
蝦皮的含鈣量高達991毫克/100克,吃25克(半兩)蝦皮可以獲得247毫克鈣,大致相當于250毫升牛奶的含鈣量。但即便如此,蝦皮也不是很好的補鈣食品。
因為蝦皮很輕,通常一個湯菜的加入量只有1~2克,另外食用過程中我們也很難把蝦皮徹底嚼碎,蝦皮中的大部分鈣可能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
還要注意,傳統(tǒng)蝦皮中含有大量的鹽,如果長期吃,不僅不能補鈣,還會加速鈣的流失。
要想飲食補鈣,奶類是首選,它們不僅含鈣量高,吸收率也好;至于蝦皮,可以焯水烘干,再將其磨碎,當成調(diào)料添加到各種炒菜里。
3
水果太甜是打了甜蜜素?
真相:水果打甜蜜素得不償失。
甜蜜素溶于水,如果想通過“打針”的方式,注射到水果中,不僅不能使水果均勻的變甜,而且由于破壞了水果的細胞壁,還會加速水果腐爛變質(zhì)。所以并不劃算。
另外,還有人擔心甜蜜素會傷害身體,但其實只要在食品工業(yè)中正常添加,并且合理食用含甜蜜素的食物,對人體是無害的。
4
無糖食品更健康?
真相:多吃也無益。
無糖食品,作為一種自帶健康光環(huán)的食品,大家對它接受度愈來愈高,也成為不少健康養(yǎng)生者的心頭好,比如:無糖飲料、無糖餅干、無糖奶茶等。但其實它們未必有你想的那么健康。
首先要明確,很多無糖食品也可能含有蔗糖等,只不過含量比較少。
根據(jù)《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280502011 )規(guī)定,“無糖”食品的要求是指每100克固體或每100克液體食品中單雙糖含量不高于0.5克。
其次,即使沒有額外添加蔗糖,也可能含有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蜜素等甜味劑。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甜味劑雖然不產(chǎn)生熱量,也不參與葡萄糖代謝,但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過量攝入也會增加肥胖風險。
另外,不少無糖食品仍然含有高熱量的碳水化合物,如糕點、餅干等;還有些甚至是經(jīng)過油炸的或添加了大量的油脂來改善口感,所以吃多了也會威脅健康。
5
罐頭食品防腐劑多、營養(yǎng)低?
真相:罐頭食品不用防腐,營養(yǎng)損失更少。
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罐頭食品》中的定義,罐頭食品是指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水產(chǎn)動物等為原料,經(jīng)預處理、裝罐、密封、加熱殺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無菌罐裝食品。而無菌狀態(tài)下,保質(zhì)期自然也就長,一般來說就不用“防”了。
另外,罐頭食品在儲運過程中,其營養(yǎng)流失要小于冷鮮食材——罐頭食品因在其食材成熟期采摘、就地迅速加工鎖住營養(yǎng),與新鮮食材從采摘、運輸、銷售,再到消費者冰箱的路線相比,營養(yǎng)損失更少。
所以在新鮮食物匱乏的情況下,罐頭食物不失為一種好選擇。
6
孩子吃得多,長得高?
真相:吃太多反而影響發(fā)育。
“小孩子要多吃點,才長得高”是家長們常掛在嘴邊的話。這句話沒錯,但也是在營養(yǎng)均衡適量的前提下,如果補充太多,營養(yǎng)過剩,反而可能影響正常發(fā)育。
研究發(fā)現(xiàn),過量的營養(yǎng)攝入會導致發(fā)育提前,從而過早地促進骨骼發(fā)育。也許小時候孩子個頭比同齡人高,但因為過早發(fā)育,身高成長也會提前停止,反而會影響孩子長大后的身高。
除了影響身高,營養(yǎng)過剩還可能會導致性早熟。
長期高能量、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的攝入,易導致營養(yǎng)過剩,增加體內(nèi)性腺激素分泌和促進雌激素形成,從而加速第二性征出現(xiàn)。
而且兒童青少年肥胖,甚至會使得高血壓、糖尿病找上門!
來源: CCTV回家吃飯